【村民】对!
【记者旁白】谈话间不觉已经夕阳西下,漫山遍野的森林郁郁葱葱,即使是那些百年的参天古树也染上了春天的翠绿。
(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2007年4月22日播出)
如果我们在广播消息方面有足够的积累,我们就会知道广播消息最初并没有明显的自身特色,其中主要的证据是不注重音响与同期声的使用,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与报刊消息没有区别,只是换了个发布的平台而已。随着广播记者经验的积累,他们开始注意发挥广播的媒介特色或者优势,开始有意识地采录现场的音响,这就出现了录音报道。但一般情况是,在广播消息中,录音的部分是片断的、零星的,也就是它肯定不能展现一个整体的流程,不是消息作品的主体部分。好像是文字写作中的引文,其功能只是为了巩固和加强主体部分的说服力。当我们有了这些积累以后,就很容易感受到该作品在音响和同期声使用方面的新意了。经过记者巧妙的采撷和连缀,它们展现出来一个完整的情境,成了这个作品的主体。而记者自身并不直接介入这个情境,他置身事外,小心地维护着这个情境的原始状态。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,用聊聊数语简单介绍、说明,目的是交代现场关键性的细节,以及推动情境的前移。让人感叹整个作品浑然一体,圆融剔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