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里,虽有很多人明白这种策略的重要地位,有时也还会遇到发展的良机,然而他们还是在疏忽之中没有善加利用而失去了机会。
许多到各地去拜访过名人们的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,那些大人物对自己并没有好感,大人物认为他们是有着错误观念或是粗心大意的人,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。
其实,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,他们没有人能够静静地聆听被访问者的谈话,只是不断考虑自己接下来应当说什么话,报以他们并不能专心地听对方到底说了些什么。很多大人物都曾表示说,他们认为一个善听的人要比一个健谈的人更能让人满意,所以听讲的才能要比健谈的才能更为重要。
常发牢骚的人,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,在一个有耐心、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。这样的听者,在被人家鸡蛋里挑骨头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,都会保持沉默。
举例说明:纽约电话公司发现,该公司碰上了一个对接线员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。他怒火中烧,威胁要把电话连根拔起,拒绝缴付某些费用,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的。他写信给报社,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做了无数次的申诉,也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。
最后,电话公司最干练的“调解员”之一,被派去会见那位惹是生非的用户。这位“调解员”静静地听着,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快地把他的不满全部吐出来。电话公司的“调解员”耐心地听着,不断地说‘是的’,同情他的不满。这位“调解员”把他的经验在卡耐基班上叙述出来: